当前位置: 首页 > 茶历史 > 正文

茶名探源茶与“TEA”(茶源是什么茶)

在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茶的文字有很多个。陆羽在《茶经 一之源》中说:“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但“茶”才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做“荼”。“荼”是一个多义字,其中有一项就是表示茶叶[推荐阅读::绿茶减肥还是红茶减肥,学习茶道文化和茶艺教程请访问:茶文化,:tea.miao)。

“茶”字是由“荼”字直接演变而来的,在汉代的印章中,有的“荼”字已被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了。

一直到了陆羽著《茶经》之后,“茶”的字形才进一步得到确立,一直沿用至今。

雅致别称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民族在语言和文字上异彩纷呈,对同一物品往往会有多种称呼,而同一称呼又有很多种写法。

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在陆羽的《茶经?七之事》里面,收集了大量的唐朝以前的关于茶的记录。

虽然其中称谓不一样,但都是指“茶”。荼、苦荼、荼茗、荼荈共32则,约占总茶事的70%。

槚、蔎都是偶见,茗、荈比荼少见。其实茗是荼芽,是荼老叶,因此荼、茗、荈其实是一种叫法了。

从以上看来,“荼”是中唐以前对茶的最主要称谓,其他的都是别称了。

茶的读音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为方言的原因,同样的茶字,在发音上也有差异。

广东是中国重要的港口,从古代起,茶叶便从广东出口。广东话中把“茶”读做“cha”,因此,茶经广东传至中东,再由中东传播到东欧国家,这一传播线路上的很多国家都把中国茶叫做“cha”。

英国、荷兰从福建的福州、厦门进行茶叶贸易,将茶传到西欧各国,“茶”就被读做带有福建方言口音的“tai”。

当茶叶出口从内陆港口汉口开始,俄罗斯人将茶读做“chai”,是从“茶叶”的发音转化而成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茶文化123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