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茶资讯 > 正文

茶文化的品格

茶文化的品格

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竹,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茶是有品格的。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品格,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品格 茶是大自然的造化,汲取和凝聚了自然界的灵气和精华。

茶是美妙的,显清秀之态;茶是高洁的,沐清风晨露;茶是清雅的,溶清泉明月;茶是隽永的,蕴绵长芳香。

茶是物质的,但更多是精神的,更多地承载了人的精神享受、精神追求和精神寄托。

茶是君子,茶是益友,茶是清风,茶是暖流。

试想一下,人有戒烟戒酒的,哪有戒茶的?茶能陪人终生,是永远的朋友;茶与人若即若离,不近不远,清淡相处,与之为友,真可谓君子之交。

烟之友使人迷晕,酒之友使人迷醉,而茶之友则使人醒神通悟。

人若有如茶之友,则三生有幸。色淡情益深,香浅味益长。你得意,如此;你失意,亦如此。你快乐,如此;你忧伤,亦如此。你清醒,如此;你迷茫,亦如此。佳茗润心,好友明智,心智常清,岂不幸甚?

好友如茶。与朋友隔几而坐,沏一壶热茶,让淡淡涩涩的茶香氤氲其间,这样的友情才会常品常鲜,韵味悠长;这样的境界才至真至善,美妙绝伦。

茶,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了几千年的历程,于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历史中就处处弥漫着缕缕茶香,茶文化也便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都咸阳,一个有着2350多年历史的城市,一个秦始皇实现统一大业的中华第一帝都,一个中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的京畿之地,茶香和历史的烟云一起飘荡,经久不息。直至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这座古城的大街小巷已经布满了茶楼、茶苑、茶馆、茶座,真乃茶香满古城。于是,这座古都也便有了茶的品格、茶的精神,有了儒雅君子之风范、开放包容之胸怀、和谐发展之气象。

《茶香醉古城》的视野不仅仅局限于古城咸阳,而更多的是着眼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茶文化。全书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茶的渊源、茶的功能、茶名的来由、茶具、茶与名人、茶与文学艺术、少数民族茶饮习俗、儒道佛与茶文化等,内容丰富,叙述生动,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茶文化普及读物。

茶文化茶艺的分类 1、以茶事功能来分,可分为生活型茶艺、经营型茶艺、表演型茶艺。生活型茶艺包括个人品茗,奉茶待客。经营型茶艺主要指在茶馆、茶艺馆和茶叶店以及餐饮、宾馆和其他经营场所为消费者服务的茶艺。表演型茶艺又可以分为规范型茶艺表演(如现在茶艺师考试考核的表演)、技艺型茶艺表演(如四川茶馆的掺茶)、艺术型茶艺表演(如现在普遍表演的经过艺术加工的各种类型茶艺)。

2、以茶叶种类来分,一般是按照基本茶类,即六大茶类再来细分,如红茶茶艺、绿茶茶艺、乌龙茶茶艺。还有再加工茶类的茶艺,如花茶也有茶艺表演。

3、以饮茶器具来分,主要有壶泡法(包括紫砂壶小壶冲泡、瓷器大壶冲泡),还有盖碗杯茶艺和玻璃杯茶艺。

4、以冲泡方式来分,包括烹茶法、点茶法、泡茶法、冷饮法等。

5、以社会阶层来分,包括宫廷茶艺、文士茶艺、宗教茶艺、民间茶艺等。

6、以饮茶人群来分,主要是一些特殊人员群体的茶艺,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少儿茶艺、伤残人茶艺等。

7、以民族来分,如汉族茶艺、少数民族茶艺。少数民族茶艺当中又包括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白族、苗族、土家族、傣族、裕固族、纳西族、基诺族、布朗族、景颇族、彝族、佤族茶艺等。如大家所熟知的蒙古族咸奶茶、藏族酥油茶、白族三道茶、纳西族龙虎斗、基诺族凉拌茶等,都有茶艺表演。

8、以民俗来分,如客家擂茶、惠安女茶俗、新娘茶等。

9、以地域来分,如北京盖碗茶、西湖龙井茶艺、婺源文士茶、修水礼宾茶等。

10、以时期来分,一是古代茶艺,二是当代茶艺。古代茶艺又根据历史时期分为唐代茶艺、宋代茶艺、明代茶艺、清代茶艺等。

介绍一下中国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利用茶的国家,茶叶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打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书卷,几乎从每一页中都可以嗅到茶的清香。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普及于明清”的过程。

【基本茶类】

绿茶(不发酵);

白茶、黄茶(轻微发酵);

乌龙茶(青茶,轻中度发酵);

红茶(完全发酵);

黑茶(完全发酵,后发酵).

【加工茶类】

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茶饮料。

一、茶树的学名:

茶是一种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在植物学分类上属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与庭园种植的茶花同属不同种。

二、茶树的种类:

茶树有灌木、小乔木和乔木之分。栽培茶树多为灌木类,主要枝条都由根颈处分出,无明显的主干,树高1~3米。乔木茶树,有明显的主干,分枝部位高,树势高大,达数米至十多米,我国云南等地原始森林中的野生大茶树都属此类。小乔木茶树介于两者之间,分枝部位较高,有明显主干,树势较高,在我国福建、广东较多。

三、茶的化学成分:

茶多酚、咖啡碱和茶氨酸通常作为鉴定真假茶的成分指标。

西自西藏自治区的察隅,东至台湾省东海岸,

南起海南省榆林和三亚,北到山东省荣成。

一、江北茶区茶树以灌木类型中小叶种为主,几乎都生产绿茶。

二、江南茶区是中国最主要茶区,占总产量的2/3,品种以灌木类型中小叶种为主,也有小乔木。

三、西南地区包括云贵川重庆和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

四、华南茶区积温最高,最适宜茶树生长。

一、抗氧化、抗衰老(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及各种维生素)

二、抗癌

三、增强免疫功能

四、调节血脂、血糖、血压及预防心血管疾病

五、抗辐射,癌症患者因采用放射治疗而引起的轻度放射病症,如食欲不振、恶心、腹泻等,遵医嘱饮茶后,有90%的患者放射病症状明显减轻。

六、抑制有害微生物,EGCG对流感病毒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七、抗龋齿

八、美容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据历史资料考证,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茶在中国的历史已经非常久远了,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十大国粹之一。里面蕴含了丰富的精神文化。

1、茶的发展及文化

茶在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各个朝代的发展都有茶的陪伴,茶的形成及发展有非常长远的悠久历史。现在茶是很多高贵人士待客朋友的替代品,以茶来代替酒,所以慢慢的就在现在的生活中茶就替代了酒。唐朝是茶文化形成的主要时期,那时候全国的人几乎都喝茶,所以越来越普遍,茶的广泛普及,所以人们对茶的喝法越来越多。很多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用茶来消磨美好的时光。

2、茶的分类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金骏眉了,金骏眉是属于红茶中的一种,是产源于福建,它泡出来的茶颜色金黄,入口甘甜。还有人们经常喝的绿茶、冰红茶等,这两种是人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但是我们见的这两种茶都是瓶装的,应该是没有天然茶叶泡的好喝,我经常在家都有泡茶的习惯。经常喝红茶有对身体骨骼强健也有非常大的好处,红茶可以有效地杀死体内的病毒。绿茶是一种饮料,它可以缓解自己的疲劳,提高精神,还有降温的功效。目前我最喜欢的就只有这几种了。

3、茶道

茶道在中国是出现的比较早的概念,现在还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现在的茶道只是一种形式,真正的茶道礼仪还没有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泡茶的过程中有非常非常多的讲究细节,还是很复杂的,这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东西,但是也是有很多人喜爱的。茶道流传至今,还没有被人们忘记,我想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一种礼节,是值得我们深究和探索的。茶道的修行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身,对一种传统文化的一种喜爱。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文化糅合儒、释、道等诸派思想独成一体,历经朝代更迭,随着人类的发展不曾缺席。目前茶已经在全世界扎下了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作为茶的发源地,每位中国人都感到自豪。

一、茶的大体介绍

1、茶的种类有两种见解

第一种是行业标准制定是六大类、分别是黑茶、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青茶。

第二种认为分为七大类,黑茶、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青茶、普洱茶(普洱茶业内普遍认为从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特点普洱茶应该独成一类)

2、茶的功效

白茶主要功效是抗肿瘤、抗氧化、抗辐射,还可以降三高;黄茶主要作用是改善脾胃的功能,帮助消化,防治胃肠道的疾病;乌龙茶,因为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所以有很好的美白抗衰老的作用;黑茶,可以帮助软化血管,预防心脑血管的疾病,抗衰;红茶,性质比较温和,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比较合适,可以改善脾胃功能、保护心脏;而绿茶性质偏寒,可以预防粥样动脉硬化、降脂,脾胃虚寒的人不能够长期使用。

3、我国茶区分布

我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系全国性划分,用以宏观指导;二级茶区,系由各产茶省(区)划分,进行省区内生产指导;三级茶区,系由各地县划分,具体指挥茶叶生产。国家一级茶区分为4个: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二、饮茶方式

1、唐代煎茶法

煎茶前,先把茶叶碾碎,烧开水后将调料放入,再将茶粉撒入锅内。饮用时,趁热将茶渣和茶汤一起喝下去,谓之“吃茶”。

唐人煎茶一度喜欢往茶汤里添加调味料,如盐、葱、姜或橘皮等等,中唐时陆羽极力反对这一煎茶的方式,煎茶的时候最多加一点盐调味。此后唐人饮茶开始提倡茶汤的原味,为茶道之兴奠定基础。

2、宋代点茶法

宋代的饮茶方式上升到了审美的高度,到达了极致。他们在茶饼上装饰了很多龙凤的花纹,十分精致,叫做“龙凤团茶”。

喝茶时,先将饼茶碾成细细的粉末,用沸水冲点茶。为了使茶末与水融为一体,用茶筅快速击打,茶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日本的抹茶道就是起源于此。

3、明代泡茶法

到了明代,制茶法和饮茶法一再简化。朱元璋大力推广散茶导致了茶类的异化,以前只有绿茶,后来慢慢又出现了别的茶类。明朝人认为这种饮法“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

茶叶冲泡的方法也延续到了今天,泡茶不加任何调味料,喝的是茶的原味、真味,同时泡茶所用的茶具和方法也简化了很多,更利于茶文化的传播。

三、茶具

1、盖子:也称为盖子固定器,在泡茶的过程中用来放置壶盖的器具。它可以防止锅盖直接接触茶几,减少锅盖的磨损。

2、壶托:是专门用来放置茶壶的装置。它可以带走壶中溅出的开水,保持茶几干净。它通常由紫砂、陶器和瓷器制成。可以搭配同材质的锅使用,也可以随时组合使用。

3、茶盘:茶盘又称茶船,是盛放茶壶、茶杯、茶道组、茶艺宠物等的浅器皿。材料广泛,风格多样。

4、闻香杯:用于闻香,比茶杯长,比茶杯多,一般用于冲泡乌龙茶。将香味杯握在手心,靠近鼻孔,边揉边闻香味

5、茶杯:茶杯也是用来品尝茶汤的。常用的茶杯有三种,一种是白瓷杯,一种是紫砂杯,还有一种是玻璃杯,方便观看汤色。碗:用来泡茶的茶具,又称“三才盖碗”,是天、地、人的才艺。茶盖在上面,所谓“天上”,茶盘在下面,所谓“地上”,碗在中间,所谓“人”。中国茶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的精髓在盖碗时地展现。

     茶文化是中国的一张名片,我们爱茶,更要懂茶。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有4700多年。直到现在,汉族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下面就是我对中国茶文化的介绍。

一、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汉族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潮州工夫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古典流派,集中了中国茶道文化的精粹,作为中国茶道的代表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本的煎茶道、中国台湾地区的泡茶道都来源于中国广东潮州的工夫茶。

二、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好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三、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

       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用木头做亭子、凳子,搭设茶室,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供人们小憩,不由意趣盎然。潮州工夫茶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在潮汕当地更是把茶作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喝工夫茶是广东潮汕人一项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事,饭后或者客人来访、好友相见,都是以一壶茶来相伴。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这比“茶风俗”、“茶道”的范畴深广的多,也是中国茶文化之所以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的原因。

                                              ――中国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叶之乡,传说中国人自神农氏时期就开始喝茶,距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时至今日,中国的人民仍保留着用茶水代替礼节的习俗。中国茶的种类很多: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NO1.茶的起源

中国古代有很长的喝茶记录,具体的时间很难确定,但有一个大概的时间。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事实,证明了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喝茶习俗都是从中国传入的。因此,许多人都以为饮茶是中国人的发明,而其他国家的饮茶习惯、茶叶种植习惯,都是从中国传入的。不过,也有人发现了喝茶的习俗并不只是中国人发明的,在印度,非洲等其他国家也是喝茶的起源地。

――NO2.中国茶文化的基本介绍

茶的源头是神农氏的水晶肚,达摩的眼睛变成了茶树,关于中国的茶的由来,众说纷纭:中国人的饮茶历史,有人说是从古代开始的,有人说是从周开始的,从秦汉、三国、南北朝到唐代都有不同的说法,之所以会有不同的说法,主要是因为唐代没有“茶”这个词,只有一个“茶”,后来陆羽把茶这个词改成了“茶”,所以才有了茶的说法。其他的还有起源于神农氏、秦汉的传说。

――NO3.茶的民族性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度,56个民族各有其独特的饮食习俗。蒙古族的奶茶、维吾尔的茶、藏族的酥油茶、苗族的油茶、侗族的油茶、佤族的盐茶,都是以茶为主,讲究的是茶与茶的融合;傣族的竹筒香茶、回族的陶罐茶等,都是以茶为美,以茶为美。虽然每个国家的茶文化都不一样,但是中国人的风俗是,无论客人要不要喝茶,都要向主人敬茶,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自古以来,客人都是以礼相待的。纵观全球,不同国家的茶道、茶艺、茶礼、茶俗,在茶道、茶艺、茶礼、茶俗等方面,都明显地呈现出不同的民族特征。

中国的茶文化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茶文化发源地。茶客不分国界、种族、信仰,茶文化能让世界各地的茶客团结在一起,在茶道、学术、贸易等方面进行交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茶文化123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