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壶名家名单 宜兴紫砂壶简介
宜兴紫砂壶历史悠久,制壶工艺堪称一绝。宜兴几百年来也出了很多制壶名家。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宜兴紫砂壶的部分名人名单。
一、宜兴紫砂壶简介
紫砂壶,中国汉族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现也有机器大批量制造的。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又名宜兴紫砂壶。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古来名壶,从明正德嘉靖年间供春的树瘿壶、六瓣圆囊壶,到季汉生创意设计、曹安祥制作的同时能泡两种茶水的紫砂鸳鸯茶器――中华龙壶,每一把壶都独具匠心,在壶的欣赏性上下功夫。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这样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
二、宜兴紫砂壶名家名单
历代宜兴紫砂壶名人录 - 明代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
【金沙寺僧】 【供 春】 【元 畅】 【时 朋】 【董 翰】 【赵 梁】 【李茂林】 【时大彬】 【徐友泉】 【李仲芳】 【陈仲美】 【欧正春】【邵文金】 【邵文银】 【邵 盖】 【陈信卿】 【陈正明】 【闵鲁生】 【沈君用】 【徐令音】 【徐 展】 【陈子畦】 【陈光甫】 【沈君盛】【项 真】 【陈和之】 【陈挺生】 【承云从】 【周季山】 【徐次京】 【陈用卿】 【惠孟臣】 【沈子澈】 【项圣思】 【邵旭茂】 【陈 辰】【梁小玉】 【蒋时英】 【邵二孙】 【闵 贤】 【项子京】 【陈煌图】
历代宜兴紫砂壶名人录 - 清代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
【王友兰】 【华凤翔】 【陈鸣远】 【袁郁龙】 【金士恒】 【许龙文】 【陈汉文】 【范章恩】 【惠逸公】 【潘大和】 【陈鸿寿】 【壶 痴】【范庄农家】 【味清老人】 【元 茂】 【许伯俊】 【继 长】 【徐飞龙】 【汉 珍】 【王南林】 【阳友兰】 【杨履乾】 【邵盘珍】 【萼圃】 【杨彭年】 【杨凤年】 【瞿应绍】 【葛子厚】 【杨宝年】 【邵大赦】 【吴玉亭】 【邵景南】 【郑宁候】 【冯彩霞】 【邵大亨】 【申锡】 【蒋德林】 【何心舟】 【王东石】 【文 旦】 【范鼎甫】 【古莲子】 【矿 成】 【邓 奎】 【梅调鼎】 【潘虔荣】 【邵梭根】【邵维新】 【史维高】 【杨季初】 【朱 坚】 【赵松亭】 【瞿子冶】 【陈伯芳】 【朱石梅】 【邵行然】 【范勤芬】 【张春芬】 【吴大澄】【汪 淮】 【周永福】 【王东石】 【陈光明】 【方曾三】 【杨继光】 【蒋祯祥】 【陈介溪】 【邵基祖】 【张怀仁】 【江案卿】 【吴月亭】【圣 和】 【师蠡阁】 【思 亭】 【柏 原】 【黄彭年】 【谦 六】 【潘仕成】 【邵陆大】 【汪生义】
历代宜兴紫砂壶名人录 - 当代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
【黄玉麟】 【程寿珍】 【俞国良】 【范大生】 【陈光明】 【汪宝根】 【汪宝洲】 【严光芝】 【魏忠明】 【葛宝林】 【鲍明亮】 【戈根大】【彭再生】 【秦根林】 【诸葛伯勋】 【沈孝鹿】 【冯桂林】 【鲍六芝】 【邵全章】 【陈少亭】 【胡耀庭】 【范 占】 【李宝珍】【陈经耕】 【范锦甫】 【谈尧坤】 【范泽林】 【邵宝琴】 【蒋祥元】 【顾德根】 【范林源】 【吴纯耿】 【朱可心】 【高海庚】 【裴石民】【王寅春】 【吴云根】 【任淦庭】 【施金庭】 【施福生】
宜兴紫砂壶名人名单土巴兔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产考。想了解更多请关注土巴兔学装修。
世上的第一把紫砂壶的名字叫什么,出于什么年代,是谁制作的?
历史上第一把紫砂壶,叫树瘿壶,作者供春。但是,在上个世纪初,知道供春,知道树瘿壶的人并不多。所以,那件国宝,在地摊上躺了好多年,当时的开价是一块大洋。从地摊货,最终变成国宝,幸亏遇到一个识货的人,那人叫储南强,江南的一位文化名士。
1928年,储南强在苏州一家杂货摊上,看到一把壶,邹巴巴,脏兮兮的。他觉得这把壶,像古籍中描写过的树瘿壶,人家要价一块钱,于是他不动声色地把壶买了下来。当时,他心里还有点不太踏实,急忙去找一个人,那人叫黄宾虹。黄宾虹是一位著名的书画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鉴赏家。黄宾虹对那把壶爱不释手,赞不绝口,他说:这就是树瘿壶。
黄宾虹说:当年供春,是模仿银杏树上的树瘿,也就是枯瘤子,做的这把壶。现在,你看这把壶的盖像个南瓜柄,显然是后配的。储南强回去以后,就对这把壶的传承史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黄宾虹说得对。
既然壶盖不合适,咱们就重配。储南强又请出了当时一位制壶高手,叫裴石名,请裴石名依照树瘿的造型,重新配了一个盖子。新配的盖子上,刻了45个字,分两行:制壶者供春,……,五百年后,黄宾虹识为瘿,英人以两万金易之而未能。当时,英国人开价两万大洋,要买这把壶,没买给他。
为了迎庆这把树瘿壶荣归故里,储南强准备在宜兴建造一个楼台,专门收藏这把壶。楼台的名字都想好了,叫春归阁。万事俱备,就等开工时,抗日战争爆发,春归阁没有建成。
宜兴沦陷后,日本人知道了这件国宝,请人找到了黄虹宾,想要这把壶,日本人开价八千块大洋。储南强不可能把国宝让给日本人,为了以防不测,黄宾虹带着那把壶,躲进了深山老林。全国解放以后,黄宾虹把壶捐献给了国家。当时是捐给苏南文物管委会,现在这把壶,收藏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