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茶资讯 > 正文

世界上注重茶艺发展的八个国家?

世界上注重茶艺发展的八个国家?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如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从中国出发,穿越历史、跨越国界,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英国的饮茶文化风俗。

茶是英国人普遍喜爱的饮料,80%的英国人每天饮茶,茶叶消费量约占各种饮料总消费量的一半。英国本土不产茶,而茶的人均消费量占全球首位,因此,茶的进口量长期遥居世界第一。

日本的饮茶文化风俗。

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具有东方文化之韵味。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隋唐以前,两国已有文化交往。以后,随着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茶文化也同时传到了日本,饮茶很快成了日本的风尚。日本茶道即是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进行一种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日本茶道有20多个流派,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韩国的饮茶文化风俗。

韩国的饮茶史也有数千年的历史。公元7世纪时,饮茶之风已遍及全国,并流行于广大民间,因而韩国的茶文化也就成为韩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历史上,韩国的茶文化也曾兴盛一时,源远流长。在我国的宋元时期,全面学习中国茶文化的韩国茶文化,以韩国“茶礼”为中心,普遍流传中国宋元时期的“点茶”。约在我国元代中叶后,中国茶文化进一步为韩国理解并接受,而众多“茶房”、“茶店”、茶食、茶席也更为时兴、普及。

美国的饮茶文化风俗。

美国不产茶叶,美国人喝的茶全靠进口。美国的饮茶习俗与众不同,主要以红茶泡用或用速溶茶冲泡,放入冰箱冷却后,饮时杯中加入冰块、方糖、柠檬,或蜂蜜、甜果酒调饮,甜而酸香,开胃爽口。美国人一般只重视茶叶的汤色而不太重视茶叶的外形,所以美国的茶都是袋泡茶、速溶茶、混合冰茶粉等,要么就是罐装、瓶装的茶水。

俄罗斯的饮茶文化风俗。

说起俄罗斯人的嗜好,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他们酷爱喝酒,嗜酒如命。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与喝酒相比,俄罗斯人更爱喝茶,真可谓一席无酒,但不可一日无茶。如今,茶叶已成为俄罗斯人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茶叶早已成为广大俄罗斯人深爱的饮品,在俄罗斯还形成了独特的饮茶文化。

非洲的饮茶文化风俗。

在我们的印象里,非洲是一个充满野性的国家,而且非洲盛产咖啡,所以我们会很自然地想:非洲人应该没有饮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非洲人舍咖啡而饮茶,尤其北非的阿拉伯人,他们招待客人必定要茶侍奉。他们喜欢在茶里放进了三分之一的糖,差不多糖味掩盖了茶香。另外,非洲人喝薄荷茶。北非人喝茶,喜欢在绿茶里加几片新鲜的薄荷叶和一些冰糖,此茶清香醇厚,又甜又凉。有客来访,主人连敬三杯,客人须将茶喝完才算礼貌。

泰国的饮茶文化风俗。

泰国北部地区,与中国云南接壤,这里的人们有喜欢吃腌茶的风俗,其法与出自中国云南少数民族的制作腌茶一样,通常在雨季腌制。腌茶,其实是一道菜,吃时将它和香料拌和后,放进嘴里细嚼。又因这里气候炎热,空气潮湿,而用时吃腌菜,又香又凉,所以,腌茶成了当地世代相传的一道家常菜。

越南的饮茶文化风俗。

越南毗邻中国广西,饮茶风俗很有些与中国广西相仿。越南人喜欢饮玳玳花茶。玳玳花(蕾)洁白馨香,越南人喜欢把玳玳花晒干后,放上3-5朵,和茶叶一起冲泡饮用。由于这种茶是由玳玳花和茶两者相融,故名玳玳花茶。玳玳花茶有止痛、去痰、解毒等功效。一经冲泡后,绿中透出点点白的花蕾,煞是好看,喝起来芳香可口,饶有情趣。

世界各国奇葩茶俗「」

2017年世界各国奇葩茶俗「推荐」

茶作为全球三大饮料之一,在全世界也越来越流行。全球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喜欢饮茶,饮茶方法和习俗各有千秋,其中不乏很奇葩的茶俗。下面,我为大家讲讲世界各国奇葩茶俗,快来了解吧!

拉茶

流行地域:马来西亚

风俗特色:拉茶是马来西亚传自印度的饮品,用料与奶茶差不多。调制拉茶的师傅在配制好材料后,会用两个杯子像变魔术般将奶茶倒过来,倒过去。由于两个杯子的距离较远,看上去好象白色的奶茶被拉长了,形成了一条白色的粗线,十分有趣,因此为被为“拉茶”,马来西亚人也管这叫“飞茶”。

拉好的奶茶像啤酒一样充满泡沫,喝下去十分舒服。拉茶据说有消滞之功能,所以马来西亚人在闲时都喜欢喝上一杯。

腌茶

流行地域:泰国

风俗特色:泰国北部山区的人民有食腌茶的习俗。这一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野生茶树多。由于交通不便,制茶技术落后,只能自制自销腌茶。腌茶是一种菜肴嚼食,其制作方法与我国云南的腌茶一模一样,是从我国云南南部传过去的,一般在雨季腌制。

腌茶的吃法奇特,将香料与腌茶充分拌和以后,放进嘴里细嚼,又香又清凉。每年这一带要制此腌茶四千吨左右,供本地人民食用。

日式抹茶

流行区域:日本

风俗特色:日本茶道大概是喝饮料最复杂的方式了。有繁琐的规程,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主人的动作要规范,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热情相送。

整个茶会期间,从主客对话到杯箸放置都有严格规定,甚至点茶者伸哪只手、先迈哪只脚、每一步要踩在榻榻米的哪个格子里也有定式,正是定式不同,才使现代日本茶道分成了二十来个流派。

舔茶

流行地域:印度

风俗特色:印度人喜欢饮用马萨拉茶。其制作方法是在红茶中加入姜和小豆蔻。虽然马萨拉茶的制作非常简单,但是喝茶的方式却颇为奇特:茶汤调制好后,不是斟入茶碗或茶杯里,而是斟入盘子里:不是用嘴去喝,也不是用吸管吸饮,而是伸出舌头去舔饮,故当地人称之为舔茶。

马黛茶

流行地域:阿根廷

风俗特色:马黛茶其实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茶,不过阿根廷人就喜欢饮马黛茶,其饮茶方式也别具一格。

他们把马黛茶叶放入一个非常精致的、上面刻有民族图案的葫芦形瓢中,然后冲入开水,片刻以后便开始饮用。其饮法也很独特,既不用嘴直接去喝,也不用舌头去舔,而是用一根银制的吸管插入葫芦瓢内,像中国的儿童吸饮料一样,慢慢地吸饮。当地的方式是大家共用一个吸管,一个接一个轮流地吸茶,当没有茶水的时候再续上开水接着吸。

阿拉伯嚼茶

流行地域:也门

风俗特色:阿拉伯嚼茶是也门人民喜欢的一种茶。这种茶不是用茶叶做原料,而是用当地一种叫“卡特树”的叶子制成,乃非茶之茶。卡特树形如冬青,为多年生常绿树,开白色小花,但不结果。

阿拉伯人嚼茶的饮法十分独特,不是用水熬制,也不用茶杯饮用,而是把这种树叶放入嘴里细嚼,吸其汁水,故称为“嚼茶”。阿拉伯嚼茶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但不能久服,否则会中毒。

肉骨茶

流行地域:马来西亚

风俗特色:肉骨茶,就是一边吃肉骨,一边喝茶。肉骨,多选用新鲜带瘦肉的排骨,也有用猪蹄、牛肉或鸡肉的。而茶叶大多选乌龙茶,吃肉骨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人们吃肉骨时,必须饮茶。如今,肉骨茶已成为一种大众化的食品,肉骨茶的配料也应运而生。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都可以买到适合自己口味的'肉骨茶配料。

甜茶

流行地域:非洲北部

(埃及、肯尼亚、摩洛哥等国家)

风俗特色:埃及糖茶的制作比较简单:将茶叶放入茶杯用沸水冲沏后,杯子里再加上许多白糖,其比例是一杯茶要加三分之二容积的白糖,让它充分溶化后,便可以喝了。肯尼亚人民喝茶主要是饮红碎茶,也有喝下午茶的,冲泡红茶加糖的习惯很普遍。

摩洛哥人上从国王,下至市井百姓,人人都喜喝茶,可以说茶已成为摩洛哥人文化的一部分。逢年过节,摩洛哥政府必以甜茶招待外国宾客。在日常的社交鸡尾酒会上,必须在饭后饮三道茶。所谓的三道茶,是敬三杯甜茶,用茶叶加白糖熬煮的甜茶,一般比例是1公斤茶叶加10公斤白糖和清水一起熬煮。

果酱茶

流行区域:俄罗斯

风俗特色:先在茶壶里泡上浓浓的一壶茶,然后在杯中加柠檬或蜂蜜、果酱等配料冲制成果酱茶。冬天则有时加入甜酒,以预防感冒,这种果酱茶特别受寒冷地区居民的喜爱。

德国花茶

流行地域:德国

风俗特色:德国的花茶属于有花无茶,只是用各种花瓣加上苹果、山楂等果干制成的,里面一片茶叶也没有。德国境内森林密布,果木繁盛。德国人很早就有摘食浆果冲泡饮用的习惯。

德国人喝花茶需要放糖。即使他们饮用茶叶茶,也只是用漏斗直接开水冲泡的,茶叶冲后直接扔掉,茶味很淡。

薄荷茶

流行地域:土耳其

风俗特色:土耳其人喜饮薄荷茶。在炎热的夏季里,土耳其人喜欢在每半杯绿茶里加入两三片新鲜薄荷叶,再加上冰糖。茶汤黄绿,汤面上飘浮着几片薄荷叶。薄荷是清凉剂,具有驱风、发汗、利尿等功效。绿茶与冰糖也都有清凉的作用。茶、冰糖和薄荷三者交融一体,相形得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味。

薄荷茶是土耳其人最喜欢的一种饮料,由于薄荷与冰糖气味浓,因此对茶的要求很高,否则会喧宾夺主,失去茶味。所以土耳其人喜欢中国出产的珠茶和眉茶,这两种茶具有外形紧秀,色泽浓得起霜,叶底嫩绿泛黄等特点。加糖以后,茶味不减,汤色不褪,加薄荷叶后,香味不散。

新西兰茶道

流行地域:新西兰

风俗特色:新西兰人普遍喜欢喝茶,每年人均茶叶消费量居世界第三位。在新西兰人的心目中,晚餐比早餐和午餐更为重要。而他们则称晚餐为“茶”,有代表性的晚餐是一道肉食荤菜,一道蔬菜,一道甜食。

新西兰人就餐一般在饮茶室里举行,因此这里的茶室星罗棋布。在茶室里,每顿都供应茶水。茶水的品种有奶茶、糖茶等多种。但是就餐之前一般不给茶水喝,只有等用餐完毕后,才会供应。

新西兰人因为喜欢喝茶,上午和下午都安排有喝茶休息的时间。客主双方进行交谈或供求双方进行谈判时,一般都先敬上一杯茶,以表客气。

;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茶文化123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