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茶资讯 > 正文

就你本人的理解谈谈,闽南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泉州人给出建议,送分

一、就你本人的理解谈谈,闽南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泉州人给出建议,送分,惠安人给出建议,大大送分。

本人是土生土长的惠安人,以下就是本人近20年来对闽南文化的理解

1、闽南语是很经典,也很有名的,说来比较惭愧,我觉得闽南语之所以有名只是因为台湾人用而已,就像广东话出名也多半是因为香港人喜欢用它而已。

但是这样却给我们闽南当地的文化带来了一定影响。这么说吧,因为有名,所以大家都觉得该传承,该发扬,导致本地人基本上说闽南话,普通话虽然都会说,但很多人的发音都带了严重的口音,我们那称为地瓜腔。其次,既然闽南语是本地的重要语言,就容易使当地人产生排外情绪,说句实话,在惠安,你说多了普通话都容易遭排挤。

在泉州的电视台里有专门的闽南语频道,有特别的闽南语节目。

总的来说,对于闽南语,作为一个当地人,我觉得该传承,但更希望大家更加普及普通话。

2、戏剧,有高甲戏、木偶戏之类比较有名的。但高甲戏,虽然作为文化遗产,却和很多其他戏剧一样,渐渐失去了年轻的观众群体。在我的老家,逢年过节的时候,就会搭戏台,请戏班,记得小时候经常抱张小板凳跟着爷爷奶奶去看戏,但父母却是从来不去的,现在我大了,自己也不去看了。木偶戏,跟高甲戏有些类似的尴尬,不过电视台上曾经有过一部1000多集的闽南语木偶戏,叫《霹雳狂刀》,我自己是不爱看,但貌似在外地颇受欢迎,虽然好像是因为其他某种不是太好说的原因。

3、南音。说实话,并不是太了解它,也是文化遗产,可能是曲高和寡的缘故吧,虽然学校里都有意愿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但格调似乎总是高了些,对于我们来说。

4、惠安女,虽然是惠安人,但其实是前两年才知道,所谓的惠安女并不就是惠安的女人,我们一直是沾了崇武镇里一个小渔村的光。其实就那个村子的女人才叫惠安女,有那的一个同学,她说他们村里的女孩子基本都有一套惠女装。惠安女的精神其实就是勤劳积极,但是不是某种方面也反应了那的男人不够勤劳呢?

5、讲讲惠安的特色文化吧,说是惠安是石雕之乡。可能是吧,从惠安到泉州的一路上能看见很多石雕厂。基本上惠安的几个算得上景点的地方都有大量的石雕。

6、泉州的走廊,我爸爸跟我说过泉州商业街的走廊是很有特点的。

7、海丝文化,好像前段时间也要申请文化遗产的样子,说是丝绸之路相关,不是太了解。

8、宗教。我也不知道这么说确不确切,总之我知道泉州人都很喜欢去庙里头烧香祈福什么的,虽然说算是一种迷信,但好歹有个精神信仰总比没有好吧,反正也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渐渐也形成了一种香火文化吧。泉州人好像信基督教的人不多,但个人觉得那也香火文化也不是正宗的佛教,也许可以说是泉州特色的佛教吧,信观音的人比信佛陀的多。

9、茶。泉州喝茶的人很多,大多是铁观音。品位也比较高,茶的价位当然也高。特别是三四十岁以上的人,品茶聊天真的是泉州的一方特色。

总结一下,其实泉州人说起来还是相当淳朴的,基本上无论男女都是比较豪放型的,但说到好客什么的,可能就不大一定了。

二、台语学习

台语的变音会相对比较困难,然后词汇也是跟国语不同。可以看多点电视剧,就好像第一剧场啊,或者一些比较经典的连续剧--就如世间路或者是再见阿郎,里面的闽南文化很浓,表达也很地道。

三、老婆在闽南是什么意思?

就是河里泡尸。

四、茶德是什么和它的来历

所谓茶德,简言之,是指饮茶人的道德要求。进一步而言,是将茶艺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升为一种深层次、高品位的哲学思想范畴,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和道德风尚。唐代的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将茶德归之于饮茶人的应具有俭朴之美德,不单纯将饮茶看成仅仅是为满足生理需要的饮品。唐末刘贞德在《茶十德》一文中扩展了茶德的内容: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提升了饮茶的精神要求。包括了人的品德修养,并扩大到和敬待人的人际关系上去。中国首创的茶德观念在唐宋时代传入日本和朝鲜后,产生巨大影响并得到发展。日本高僧千利休提出的茶道基本精神和、敬、清、寂,本质上就是通过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在品茗的清寂中拂除内心和尘埃和彼此间的介蒂,达到和敬的道德要求。朝鲜茶礼倡导的清、敬、和、乐,强调中正精神,也是主张纯化人的品德的中国茶德思想的延伸。中国当代茶学专家庄晚芳提出的廉、美、和、敬,程启坤和姚国坤先生提出的理、敬、清、融,台湾学者范增平先生提出的和、俭、静、洁,林荆南先生提出的美、健、性、伦,等等,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因茶文化的发展与普及,从不同的角度阐述饮茶人的应用的道德要求,强调通过饮茶的艺术实践过程,引导饮茶人完善个人的品德修养,实现人类共同追求和谐、健康、纯洁与安乐的崇高境界。

五、福建安溪铁观音历史多久

“铁观音”既是一种乌龙茶的名称,又是茶树的种类。相传,它最初是在安溪南山的观音岩下被发现的,所以又有“南岩铁观音”之称。在茶的天地中,安溪人绝对算得上是富家子弟。坐拥着一片出产好茶的青山绿水,将茶的品味和观赏,贯穿于日常的生活中。而茶香四溢的“铁观音”,更是让安溪人“斗”起茶来个个底气十足。中国福建省安溪西坪乡一带,是“铁观音铁观音”的原产地。安溪地域有内外之分,铁观音主要产于西部的“内安溪”,这里群山环抱,云雾缭绕,红色酸性的土壤,非常适合铁观音的生长。所以,“安溪铁观音”的芽叶肥壮,枝条披张,叶色深绿。自清朝雍正年间形成加工工艺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铁观音” 茶树,天性娇弱,产量不大,所以便有了“好喝不好栽”的说法,“铁观音”茶从而也更加名贵。铁观音茶的采摘非常别致,它不是采摘稚嫩的幼芽,而是要等到新叶片全部展开,形成驻芽时进行采摘。铁观音的制作综合了红茶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特点,属于半发酵的品种,采回的鲜叶力求完整,然后进行凉青、晒青和摇青。摇青是制作铁观音的重要工序,通过摇笼旋转,叶片之间产生碰撞,叶片边缘形成擦伤,从而却激活了芽叶内部酶的分解,产生一种独特的香气。就这样转转停停、停停转转,直到茶香自然释放,香气浓郁时进行刹青、揉捻和包揉,茶叶卷缩成颗粒后再进行文火焙干,最后还要经过筛分、拣剔,制成成茶。“铁观音”是乌龙茶中的极品。它条索卷曲,色泽砂绿,人们用冲泡 “功夫茶”的传统方式来品饮“铁观音”,冲泡后,茶的汤色橙黄,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香高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斗茶”的人们认为:柔软、黄亮,带有明显“青蒂绿腹红镶边” 的叶底更为正宗。其实,这正是摇茶所产生的效应,而这种现象又成为“斗茶”中评判优劣的指标之一。名为“斗茶”,实为“以茶会友”,手捧着“铁观音”的安溪人,正是用这种方式来找寻自己茶中的知音。铁观音只是闽南乌龙茶旗下的一个品种,由于名头在外、经常被当作与绿茶、红茶并立的一个大类,其实这是市场上的误解。乌龙茶家族包括:闽南派系,安溪、华安、南靖、漳浦、平和、龙岩皆有产出;闽北武夷派系;广东潮州派系;台湾省派系;其中闽南乌龙的主要品种包括:铁观音、本山、毛蟹、黄金桂、奇兰、八仙、佛手、梅占、大叶乌龙等等,产量上毛蟹占据绝对主流,铁观音其次,之后是黄金桂、本山,此外的其余子品种分布狭窄、总量更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茶文化123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