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中国的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这个网站有N多介绍
你可以去看看
二、中国雅茶文化网是谁创的
中国雅茶文化网是胡壶创的。胡壶,原名罗学平,中国雅茶文化茶旅联盟组委会首席研究员,中国雅茶文化网创建者,洪雅县茶文化研究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茶叶学会会员,洪雅县农牧局高级农艺师。所以中国雅茶文化网是胡壶创的。
三、茶文化之茶道与茶艺
中和之道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到“中庸之道”,“中和”就是诠释此道的一个词。生活中,人们常常把这种相对和谐的状态作为理想的境界,是心理与生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均衡、和谐、美好关系的理想追求。
自然之性
随性而自然,是中国文化中自古以来就追寻的情趣。茶道中关于“自然”的追求,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追求天地万物的自然发展,而是追求人性自然而然地发展。
清雅之美
清,是指饮茶物质环境的清,也指人格的清高。雅是指饮茶的环境要雅、茶具要雅、茶客要雅、饮茶方式要雅……等等。茶道的境界,要基于清雅之境,但又不拘泥于形式,毕竟大俗也可大雅。
明伦之礼
是指基于饮茶活动所体现的行为礼仪、交流礼仪等。比如,饮茶时,其人仪态端庄整洁,与人交流守礼而有节,令人十分畅快等。
茶文化
茶文化包括关于茶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心态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上面我们所说的茶道,就是茶文化中的行为和心态文化,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
物质文化
指人们从事茶叶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综合,即有关茶叶的栽培、制造、加工、保存、化学成分及疗效研究等,也包括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和建筑物。
制度文化
指人们在从事茶叶生茶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有关茶的管理措施,我们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茶税、内销、外贸等、
行为文化
指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约定成俗的行为模式,通常以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古时候形成的茶百戏、以茶敬佛、以茶祭祀等习俗。而到现在,各地、各民俗形成的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各种饮茶方法和茶艺程序也是百花齐放,数不胜数。
心态文化
指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的因素。正如在品茶过程中,我们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当然也包括反映茶叶生产、饮茶情趣等的文艺作品;还有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我们所说的茶道、茶德等。这是茶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
茶道,以一定的环境氛围,为基础:以品茶、置茶、烹茶、点茶,为核心;以语言、动作、器具、装饰,为体现;以饮茶过程中的思想和精神追求,为内涵;是品茶约会的整套礼仪和个人修养的全面体现;是有关修身养性、学习礼仪和进行交际的综合文化活动与特有风俗。
茶道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涉及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
一)时代性
1.唐代陆羽,强调“精行俭德”的人文精神一注重烹饪条件和方法,追求恬静舒适的雅趣;
2.佛教茶礼,讲求安寂,幽静是品茶、修禅的共同文化情韵;
3.宫廷茶道,富丽多彩,政治色彩尤为鲜明;
4.民间茶事,由南到北普及与兴盛,使茶道呈现多极化走向,极具深刻的内涵。
二) 民族性
1.唐代茶道,以文人为主体,至宋代文人茶道更系统化,有炙茶、碍茶、罗茶、候汤、烧盖、点茶等基本程序;一追求的是,借茶励志的操守和淡泊清尚的风度。
宫廷茶道,突出茶叶精美、茶艺精湛、礼仪繁琐、等级鲜明等特点,以教化民风为目的,致清导和为宗旨;民间,还有以争香斗味为特色的斗茶和“使汤纹水脉为物象者”的分茶。
2.明代朱权改革传统茶道,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崇尚道家思想,认为茶发““自然之性”,饮者要“清心神“参造化” “通仙灵”,追求秉于性灵,回归自然的境界。
3.明清时代,紫砂茶具兴起,饮茶法由煮向冲泡发展,茶道程序由繁入简,但仍追求用水、茶具、茶叶佳。
三)文化性
1.基于儒家的治世机嫌;
2.倚于佛家的淡泊节操;
3.洋溢道家的浪漫理想;
借品茗倡导:清和、俭约、廉洁、求真、求美。
四)中国茶道的精神特点,主要表现四个方面:
一为,中和之道:中和,是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
二为,自然之性:自然,《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三为,清雅之美:清,可指物质的环境,也可指人格的清高,清高之人于清净之境饮清清茶汤;雅,可雅俗共赏,亦可有高雅、文雅之意。
四为,明伦之礼:《论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茶文化的重点是茶艺
一)茶艺的发展过程:
1.唐代,“艺”字与“茶”字发生联姻;陆羽《茶经》;
2.宋代,“艺”与烹茶、饮茶联系在一起;
3.明代,瀹饮法的定型与发展;
4.自清代以来,广东潮汕和福建漳泉的功夫茶;
5.20世纪70年代,台湾开始使用茶艺一词,自此广泛使用。
茶艺,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
1.茶艺的范围仅仅限于泡茶和饮茶的范畴:
茶艺属茶文化范畴;种茶属科技领域;卖茶属茶业贸易学或称为茶叶商品学。
2.茶艺包括泡茶和饮茶的技巧:
1)泡茶的技巧,包括茶叶的识别、茶具的选择、泡茶用水的选择等;
2)饮茶的技巧,是对茶汤的品尝、鉴赏,对色、香、味、形、韵的体味,不仅是指个人独饮,还包括以茶待客的基本技巧。
3.茶艺包括泡茶、饮茶的艺术:
艺术和技术密切相联,但艺术高于技巧;技巧,是基本的、浅层次的;艺术,是美学的范畴;茶艺属于实用美学、生活美学、休闲美学;茶艺包括:环境的美、水质的美、茶叶的美、器具的美、艺术的美;泡茶的艺术之美,是泡茶者仪表美和心灵美的统一,容貌、知识、风度和内心精神思想的统一。
总的来讲;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有3个方面:第一,以茶雅志,陶冶个人情操:
1.茶道中的-清”“寂”“廉” “美”“静”“俭”“洁”“性”等。
2.侧重个人的修身养性。
3.通过茶艺活动提高个人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
第二,以茶敬客,协调人际关系:
1.茶道中的“和”、“敬、“融”、“理”、“伦”等;
2.侧重于人际关系的调整;
3.要求和诚处世.敬人爱民.化解矛盾.增进团结以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第三,以茶行道,净化社会风气:
1.茶文化能使人们绷紧的心灵之弦得以松驰,倾斜的心理得以平衡;
2.中国茶道,以利于建立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互相关心的新型人际关系,以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