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那么
呢?下面就做一详细介绍。
1.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台湾教授吴振铎解释:清是指情洁、清廉、清静、清寂。茶艺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清寂、宁静、明廉、知耻。敬是万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对己谨慎。怡是欢乐怡悦。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诗人生活的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2.我国大陆学者对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茶业界泰斗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3.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因为,和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事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也有人说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二、关于茶道,介绍一下如题 谢谢了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艺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祖先以茶为物质媒体,在长期的茶事实践中,融入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形成的,有关茶艺的理论体系。在茶道中既包含了“克明峻德、格物致知、以身许国、穷通兼达”的儒家思想,也包含了“天人合一、宁静致远、道法自然、守真养真”的道家哲学理念,还包含了“茶禅一味、梵我一如、普爱万物、见性成佛”的佛法真如。可以说茶道即是在日常的平凡生活中去体道悟道。茶道的理论浅到“不过是烧水点茶”,深到“思接千载,学贯三教,视通万里”。在茶道中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平和敦厚、崇尚自然、重生乐生、追求怡真的民族个性。茶学者普遍认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是“和、静、怡、真”。其中“和”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下面我想着重谈谈中国茶道与民族传统文化及其现实意义。
三、喝茶的茶台区域挂什么画比较好
喝茶是一件很有讲究的事情,喝茶之时氛围的营造尤为重要,因此喝茶地方的装饰要与喝茶这件高雅的事情相符,很多人都会选择装饰字画。可以选择一些花的图案。牡丹一直被人们视为雍容典雅、富贵祥和的象征,在国画中更是有“中原牡丹王”的美誉,而且牡丹画同时也是风水画,不仅能提振居室风水,还是难得的家居装饰精品。
喝茶的茶台区域挂什么画比较好?你知道喝茶的地方挂什么字画好吗?这是一些茶友比较关心的问题,对此,饮茶人网特别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下面这些茶室四字书法,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内容如下:
1、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2、云水禅心:出自《指月录》。云水,这两种物体无形无态,总是飘流不定柔情万种的世间自由之物。禅心,谓清静寂定的心境,泛指清空安宁的心境。云水禅心指把自己禅远的心思寄托在漂流不定的云水之间。
3、禅茶一味:最经典的当属《禅茶一味》,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禅中有茶,茶中有禅,这才是品茶的最高境界。禅是一种境界,禅茶是指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
4、精行俭德:陆羽在《茶经・一之源》提出“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一说法,被视为中国古代“茶德”说的滥觞,也是陆羽将饮茶这一日常生活内容明确提升到精神层面的标志,中国古代茶精神文化至此得以确立。
5、和静怡真:“和、静、怡、真”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林治先生提出的中国茶道的“四谛”,和――中国茶道的核心灵魂,静――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茶道修习中的心灵感受,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6、梅兰竹菊:人称“四君子”,“梅”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兰”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竹”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菊”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梅、兰、竹、菊是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艺人字画中最常见的题材。
四、和静怡真从中选取合写一篇作文六百字
“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的意思指世间万物皆由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才是人间真道。
儒家从“大和”的哲学理念中推出“zhidao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回不及。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事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在待客时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答和之礼。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