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官方说法,云南普洱茶主要有四大产区,分别是普洱(原思茅)茶区、西双版纳茶区、保山茶区和临沧市茶区。除了这几大茶区以外,普洱茶产地随着其繁荣而不断扩大至德宏、昆明、大理等地。但这种产区划分最大的问题是混淆了茶叶产量和普洱茶产量的区别。云南省除了产普洱茶之外,还是红茶、绿茶的产茶大省。 我们经常见到一张名为“澜沧江流域普洱茶分布示意图”。 它以北回归线为水平线和东经100度(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附近)为垂直线把普洱茶产区分为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四个产区,并且说西北茶刚,西南茶涩,东北茶苦,东南茶柔。 这种以特殊纬度和经度划分茶区的方法并不是很科学。 云南茶科所多年的研究表明:普洱茶的品质特点依次与茶树品种、土壤、气候有直接关系,而其他因素属于间接关系。由于普洱茶茶树品种都来自勐海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和凤庆大叶种,所以产区树种差异不大。余下的土壤和气候是影响品种特点最重要因素。土壤因素相对集中,不会因地界发生突然变化;气候因素与河流(澜沧江)、海拔(大山)、纬度(气温)等有关。 而河流和大山等是行政区划分最考量的因素,并且河流和大山也是影响茶叶品质的最大因素。 综合以上,再结合不同区域茶叶的特点,沿澜沧江两岸由东往西,由南往北,可以云南普洱茶分成以下4大茶区: A、易武茶区:此产区位于澜沧江东以南,包括易武茶区,及攸乐、倚邦等旧六大茶山。此区域以易武茶最为出名,产量也最大,并且茶性类似,都是以“柔”见长。 B、勐海茶区:此产区位于澜沧江西以南,包括勐海县的南糯山、布朗山、勐宋,及巴达、贺开等茶山和属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景迈茶山等。此产区的茶叶较其他产区更为劲道,当属“刚”。 C、普洱市产区:此产区位于澜沧江东以北,包括普洱市的困鹿山、小景谷、无量山、哀牢山等,此产区茶叶的茶气相对平淡,当属“和”。 D、临沧产区:此产区位于澜沧江西以北,包括临沧市的勐库茶区,勐库大雪山(即冰岛所在茶山)、邦东茶区等,此产区茶叶最大的特点是甜中带青涩,“秀”于林。 这四大产区的产量占普洱茶总产量80%以上,几乎囊括所有普洱茶名山,并且每个产区茶叶的特点相对统一。
现在的云南普耳茶在世界是占领什么样的位置呢?
首先你普洱二字写错了。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改革开放以来,普洱茶的振兴和发展进入了崭新的时代,仅思茅市茶园面积和产量由1949年的3.1万亩,350吨,发展到现在的60多万亩,2万吨。茶叶加工工艺有了新的突破,既有传统(自然后发酵)的普洱茶,又有现代(人工渥堆后发酵)的普洱茶,既有高档次的芽尖散茶,又有各种紧压茶和工艺茶。从1993年到2005年,先后举办了七届中国普洱茶叶节,三届普洱茶交易会和全国民族茶艺大赛,以茶会友,广交天下,“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思茅”先后迎来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交易的商贸洽谈。普洱茶走向了亚洲国家和西欧、北美、非洲,而且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钟爱,被称为“中国茶的佼佼者,世界性的名茶”,不断放射出迷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