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祥符街来历?
祥符街道位于拱墅区西北部,素有杭城“北门重镇”之称,于2009年撤镇建街。东沿京杭大运河西畔与拱宸桥、小河街道相接,南依余杭塘河与西湖区古荡街道相邻,西与西湖区三墩街道相连,北与余杭区良渚街道接壤,辖区面积18.7平方公里。2017年社区区划优化调整后,现有17个社区、15个经合社。2018年底常住人口7.1万人,外来人口16.9万余人。
底蕴祥符 祥符,千年古镇、历史久远,祥和符印之地,隶属于拱墅区,因辖区有修建于明代、横跨宦塘河的祥符桥而得名,素有杭城北门重镇、杭嘉湖水系要埠之称,历史文化悠久。毗邻武林商圈和良渚文化遗址,东临京杭大运河,西接浙大紫荆港校区,现代历史文化交融。“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祥符桥、运河湾两大历史文化街区,赋予历史文化新的生命力。
简述中国茶文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各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中国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饮茶过程中,还创作了很多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中国茶文化的基础。茶叶,为中国茶坛大放异彩。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