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茶历史 > 正文

书房与茶(书房与茶室相撞现代诗)

在以文为业、以砚为田的读书生涯中,书房既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仕途的起点(推荐阅读:秋季养生茶,学习茶知识],更是他们寻找自我的归途。

当厌倦了政治的黑暗与社会的争斗,躲进小楼,“偏安”一隅,吟诗作画,闭门读书;或是二三好友相聚,奇文共赏,疑义与析……

因此书房成为古代文人不可或缺的消遣和休憩的处所。

早在汉代,文学家张衡就曾称赞自己的书房“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房本身就是一个具备艺术体验、阅读写作与图书收藏等多元功能的空间。

书房不必太大,有几架书,一桌、一椅、一盏灯,就有了规模,就有了于日常中沉思静悟、安顿心灵的所在。

清代著名学者李漁在《闲情偶寄》一书中专门谈到书房的装饰,有很多精妙的设计,但崇尚的是“宜简不宜繁”,力求“高雅绝俗之趣”。

自古及今,书房并无一定之规。富者可专门筑楼,贫者或室仅一席;有的雕梁画栋,有的则环堵萧然。

“芸窗”、“芸馆”、“萤窗”、“雪窗” 是书房的别名。“芸窗”和“芸馆”缘于古人藏书用以驱虫的香料——芸。

“萤窗”、“雪窗”典出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的求学励志故事。别名虽然别致,也只是在诗文中偶用,因为书房(书斋)的“书”是最雅致大方的。

《说文解字》中说:斋,洁也,即书斋有高洁清雅之意。古人觉得身入书房,心神俱静、陶冶性灵,如同斋戒一般。

和外国人的张扬相比,中国人的书房则讲究内敛,除了陈设至简,甚至还有诸多文人将其筑于山林水滨,或隐于郊野,独享人间清欢。

一 桌 一 椅 一 方 几

一 窗 一 屏 一 天 地

小小书房便足以抚慰我们疲惫的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茶文化123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