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茶历史 > 正文

碧螺春茶叶的名称由来和历史渊源(碧螺春茶叶名字的由来)

碧螺春的名称由来和历史渊源分别是:

碧螺春茶叶的名称由来

据记载,碧螺春已有千年历史,在隋唐时期已负盛名。最早民间叫他“洞庭茶”,“吓煞人香”。而碧螺春这个名字的由来,有着许多说法,公认为最可信的是康熙赐名的故事: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推荐阅读::茶道文化,学习茶道文化和茶艺教程请访问:茶文化,:)史。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从此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碧螺春茶叶的历史渊源

洞庭碧螺春是中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

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抚臣朱荦购此茶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

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又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

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据《苏州府志》载:“洞庭东山碧螺石壁,产野茶几株,每岁土人持筐采归,未见其异。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叶较多,因置怀中,茶得体温,异香突发。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

又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随便看看:菊花茶下火吗,学习茶知识)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总之,碧螺春茶叶成名上千年,经过历史上千年的沉淀,尊定了碧螺春茶叶无人撼动的地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茶文化123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