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茶历史 > 正文

“七子饼”由来历史(七巧饼的来历)

年轻人看普洱饼茶,从外观上茗芯就感觉:“嗯,好茶,有历史的韵味”,更别说普通的茶叶消费者了,不管你到哪里去看这个饼茶,只要是普洱茶的饼茶,至少这个元素要有七子饼茶,那么这个七子饼茶是怎么来的呢?  

“七子饼”由来历史  

七子不是山头而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一种规格,雍正年间,清廷颁布云南茶法,控制云南的茶叶税收。茶法规定:购买云南的茶叶需要持有“茶引”,每引可购买100斤,每个圆饼为7两,7个圆饼为一筒,每筒征收税银一分,32筒刚好是旧时的一百斤,上缴税银三分二钱,后来七子饼慢慢经过演化,流传至今!  

普洱茶历史变迁  

普洱茶是对中国茶叶的最完整、传统的一个继承,在明代以前中国的茶叶都是饼茶,紧压茶,有沱茶、有砖茶,那么七子饼,七片一提一包装的茶叶,在清代之前就是这么一个包装,民国时期有一个茶学方面的专家,李拂一先生在《十二版纳记》当中,当时运输普洱茶,主要交通工具就是马驮,将山里的茶叶跋山涉水运往外地进行销售,那么一个驼子里面摆十二提这个茶叶,一提有七片,作为这种包装的茶叶古已有之。

雍正十三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始,颁给茶引三千。  

当时还没有七子饼茶的提法,清末,由于清廷处于没落期,茶叶形势开始多变,由宝森茶庄出现了小五子圆茶,为了区别,人们将七个一筒的圆茶包装形{随机阅读。修正红豆薏米茶,学习茶知识]式成为“七子饼茶”。

七子茶饼

  

普洱饼茶的生产外销  

1、到了民国时候,或者到了解放初期,这个茶叫做圆茶,当时有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产品,它叫中茶云南分公司出产的,一个叫红印,一个叫绿印,还有一个叫黄印,从五零年到五九年,是在勐海茶厂生产,其他茶厂也生产,叫做七片一装的圆茶饼,到六零年代以后,这个产品就停止生产了。  

2、到了1973年,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给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放权,意思是云南普洱茶毛料出口拉到广东,拉到上海,再由此再加工以供出口,在原来生产黄印的基础上,勐海茶厂研究一个是配方,茶饼用什么样的茶来做,然后是包装,在原来的基础上,茶饼的内容,进行一个改良,进行一个重新设计,生产出来现在叫做7542的茶饼品类。  

七子饼茶的文化情怀  

1、七子饼茶外面采用防潮的竹笋壳,里面茶叶用绵纸包起来,七个为一提,代表的是妻子孩子合家团团圆圆的意思。  

2、七子饼茶中“子”这个概念,在汉语当中有表示尊称,如“孔子、孟子、老子”,还有一种亲切的感情在里面,闻一多先生写过一首诗,叫做《七子之歌》;七子饼茶一做出来之后是马上销往海外的,表达一种海外的侨胞在喝着,这款茶的时候,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这个名字一出来之后,我认为比原来的“圆茶”,有了一个质的变化,现在云南的七子饼茶,我们在市场上看到云南各大茶厂生产的饼茶,都有“七子饼茶”这个概念,慢慢的成为一种茶文化的一种符号意义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茶文化123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