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文化确实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在《神农本草经》里就已经有记载关于茶方面的知识,相传神农为了众尝百草多次中毒,多亏了茶解毒才几次死里逃生。从此,茶慢慢的被人们所接受。
到了两晋北朝,茶才真正以文化的面貌出现,那时喜好喝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到了唐代开元以后,中国的”茶道”越来越盛行,饮茶之风弥漫朝野。宋因承唐代饮茶之风,饮茶日益普及。早就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可见茶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普及性。茶有提神醒脑、健胃消食、养心润肺、生津止渴、降脂减肥、消疲增忆、延年益寿等功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茶更是被人们视为最好的保健饮品。
古代文人雅仕都喜欢以茶为伍,据说司马相如与杨雄是早期著名的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茶,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从此茶文化积极入世,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
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心有余而力不足,茶更成了助兴之物。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必竟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让人保持清醒头脑,而且有助于健康,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转向好茶,所以相续出现许多好茶人。最典型的有茶仙陆羽,《茶经》就是陆羽著作的。
茶文化
茶不止历史渊远流长,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且也不断的传播到世界各国。
南宋时,日本僧人荣西就把茶种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种茶,在南宋末期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浙江寺取经,又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直到明朝中后期千利休受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并根据《诗经》总结出茶道的仪程框架规范,总结出四规:“和、敬、清、寂”,从此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
“茶道”这面旗帜也被他高高的举起。后来茶人又把“茶和艺”有机结合起来,茶人把人们日常饮茶的习惯,根据茶道规则,通过艺术加工,借助于人物、道具、舞台、灯光、音乐、字画、花草等相互配合及合理编排,向宾客展现茶的冲、泡、饮的技巧,把日常的饮茶引向艺术化,提升了品饮的境界,赋予茶以更高的灵性和魅力。
从而更好的宣传普及茶文化、推广茶知识。也使内涵更加丰富,使茶的文化更加精深博大。
多了解茶文化可以让人更加有品位、有境界,同时多了解多类茶的品质特征及冲泡技巧,让自己真正的喝到了茶的精华,品出健康的格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