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网资讯:武夷山不仅是武夷岩茶的原产地,也是中国红茶的发源地,又是宋元两朝的贡茶基地,茶叶栽培和制作历史悠久,在茶叶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丰富和发展茶学,繁荣我国经济作过杰出贡献。
武夷茶起源于南北朝
纵观《茶经》及其以后的茶学典籍,武夷茶最早见诸于文字的记载,是唐朝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才子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孙樵以拟人化的笔法称武夷茶为“晚甘侯”,书中写道:“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请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奥,请勿贱用之!”自此,“晚甘侯”成为武夷茶之别称,成名于世。
然而,“晚甘侯”是不是就栽于唐代呢?由于缺少文字资料可考,我国著名茶学家——安徽农学院教授陈椽就以“晚甘侯”出现的时间推断“武夷茶约在南北朝的齐时起源”。陈椽教授考证发现:“晚甘侯”最早出现于南齐(公元479—502年)尚书右仆射王奂之子王肃死后,同人送给他的谥号,以表其节。王肃在南齐是个谏官、诤臣,“御使都谏”。王肃嗜茶,故同人送给的谥号为“晚甘侯”,这是“晚甘侯”最早出现的时间和来源。据此陈椽教授推断武夷茶约在南北朝齐时起源。
武夷茶起源于南北朝,与茶史专家郭孟良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茶叶生产已遍及东南各地,茶产区域已初具规模”的观点相一致。由此印证了陈椽教授的推断是正确的。
为什么“晚甘侯”就是武夷茶呢?有三个依据可以解疑:(1)丹山碧水是武夷山特指,是南朝江淹给武夷山的题词。这个题词来自于九曲溪二曲渡口,当时武夷山市的前身崇安县尚未建县,属建阳县,故孙樵写建阳丹山碧水。茶是武夷山的特产,送礼佳品。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实际上是一封夸“晚甘侯”名贵,以期引起受礼人重视的信。(2)古时,古人对茶特别崇尚,认为茶品圣洁森然,品质高尚。又认为做人也要有人品,要刚直不阿,清正廉洁。(3)王肃嗜茶,是一位精于品茶的人,同时又是一位谏官、诤臣,其人品如茶品,故同人为表其节,私谥为“晚甘侯”。因此,可以认为“晚甘侯”是一个双关词,将它称之为武夷茶的名字或别称,就好理解了。
武夷茶四度名冠天下
首度名冠天下于北宋,我们称这个,据清周亮工《闽小记》记载:“至元设场于武夷,遂与北苑并称”而名冠天下,入贡数量上仅次于北苑茶,文献记载,元至未六年(1368)全国贡茶4022斤,福建占一半,福建贡茶主要来自于北苑和武夷,北苑1360斤,武夷940斤。
三度名冠天下于清朝,我们称这个时期为武夷茶大繁荣期。
明代崇安县令招黄山僧以松萝法制茶,即炒青茶制法,武夷茶的品质又有提高。明末清初,在武夷山桐木村创制出红茶,从此,桐木红茶越卖越红火,风行欧美,武夷山的桐木村成了中国红茶的发源地,成为世界红茶的始祖。
四度名冠天下于当代——武夷茶的再发展时期。
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此前,2002年武夷山被国家列为武夷岩茶原产地。
如今,武夷岩茶已走向全国,在北京、上海、广州、济南等大城市,品武夷岩茶的风尚开始形成,品饮武夷岩茶的人越来越多,武夷岩茶将再度进入大繁荣和大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