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从何源起?
中国自古以来有两条古代商道,一为万里茶道通往东北亚及欧洲地区,二为茶马古道通往吐蕃、突厥等地。
茶马古道顾名思义,是由马帮驮运货物而形成的商道自汉以来这条道路就成为了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商道,而这条商道流通最多的则为中国的茶叶。
公元625年,古代中国的唐朝与当时的吐蕃国开通了互市并设立了专门的城市以进行互市交流,安排了专人管理并建立了互市制度(即为如今的商贸交流),主要以流通吐蕃突厥等国的马匹、畜牧等农产品以交换中国的金银、布匹、食物及游牧民族最重要的宁可一日不食,不能一日不食的茶叶。
在多年的互市流通上,战马和茶叶成为了这条商道最重要的硬通货,也成为了两个国家贸易的主要物品,自此这条商道被称为——茶马古道 。
茶马古道
游牧民族不可或缺的茶
从古代起,茶便是作为贡品珍品的形式存在,在历代王朝与番国和平共处的方式——和亲,将中原地区为贡品珍品的茶叶一同带出了国门,这一举措使得藩国王室贵族也兴起了并开始学习品饮中原的饮茶文化。
而游牧民族常年居无定所,以放牧牛羊为主,其主要的食物缺乏维生素等物质。
在每天食用耐寒耐饥的牛羊肉后常容易出现积食等多种不适的并发症,而中原和亲的公主们将少有的中原茶带入藩国,藩国的王公贵族发现中原茶有消食解腻,提高身体代谢的能力。
经过茶马互市的流通,茶叶逐渐成为了游牧民族餐桌上除了青稞、食盐外不可或缺的饮食,游牧民族除了“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更有“茶为食物,无异米盐”的说法。
茶马古道上的茶有哪些?
自唐兴起茶马互市后,历朝历代君王均积极的采用了茶马互市的方法以安定边疆和平,并在成都及秦州(今天水地区)设立了榷茶和买马司,至明朝更设立了茶马司一职以巩固边疆。
而茶马古道发源地在今川蜀滇一带,旧时车马慢,为了节约贸易时间和损耗则就地取材于互市点川蜀滇一带的茶品,也有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南路边茶以及西路边茶。
其中最出名的为四川的边茶(康砖茶,金尖茶,雅安藏茶)
四川边茶因销路的等级划分,被分为南路边茶和西路边茶,西路边茶主要供给游牧民族普通百姓食用,又称“马茶”“荒山茶”“窝窝茶”等。
而南路边茶中的“官茶”雅安藏茶主要供给拉萨的贵族及寺庙食用。
而随着茶品不断的被发现创造,茶马古道上陆陆续续也出现了除了四川边茶外的其他茶,例如以集散地命名的云南晒青茶——普洱七子饼茶,和湖南黑茶等。
而这些边茶销路不同也传播着不一样的茶文化给边疆的朋友,也形成了独特的边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