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茶至少在明代便已经出现,黄茶是中国特有的茶类,属轻微发酵茶。黄茶的基本特征是“黄汤黄叶、甘香醇爽”,工艺基本与绿茶相似,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多了一道“闷黄”的工艺。
明代许次纾《茶疏》(1597年)记载了绿茶至黄茶的演变历史。明许次纾《茶蔬》记载:“江南地暖,故独宜茶。……顾此山中不善制造,就于食……炒,未及出釜,业已焦枯,讵堪用哉。兼以竹造巨笱,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辄就黄萎,仅供下食,奚堪品斗。
黄茶
由此可见,黄茶是由于“不善制造”而产生的。绿茶炒制工艺掌握不当,如炒青杀青温度低,蒸青杀青时间长,或杀青后未及时摊凉及时揉捻,或揉捻后未及时烘干炒干,堆积过久,使叶子变黄,产生黄叶黄汤,类似后来出现的黄茶。
这段记述与现时黄大茶大致相似。焦味和闷黄,正是黄大茶的品质特征和制法特点。可见黄大茶至少有400多年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