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因自古以来在普洱府集散而得名,进入21世纪在港台大炒家的操纵下,普洱茶迅速被炒热起来。但那时候普洱茶比较乱,有福建普洱茶、广东普洱茶、广西普洱茶、及云南普洱茶等,但云南普洱茶的品质特征均上佳,而港台炒家要操作的也是云南普洱茶,因此在标准上需要给普洱茶赋予特有的定义,以更好的炒作普洱茶。
2003年第一个普洱茶的云南地方标准诞生,首次赋予普洱茶定义:以云南一定区域內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2006年普洱茶云南地方标准进行升级,并首次以标准形式将普洱茶分熟茶和生茶两种。赋予普洱茶的定义为: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照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大类型。
普洱茶
2008年首个普洱茶国家标准诞生——《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赋予普洱茶定义为: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因此,自2008年5月13日普洱茶国家标准生效,普洱茶就是云南普洱茶,在云南地理标志范围之外加工的茶都不是普洱茶,从而也有效的保证了普洱茶的质量,有效保护了云南普洱茶产业,也保证云南600多万茶农的利益,使得普洱茶公共区域价值不断的得到提升,2017年和2018年排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之首。
这也就是境外的茶制作的茶饼都不能叫普洱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