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茶知识 > 正文

古老的茶文物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文物

古老的茶文物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文物

茶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关系到茶的文物十分繁杂,诸如茶人、茶具、茶画、山泉,以及有关的茶文化遗址等等,无一不是茶文物的组成部分。

与茶的发现和利用紧密相关的神农氏,在中原大地留有许多与他有关的遗迹。地处湖北、接近川、陕交界处的神农架,是一个原始森林区,面积3200多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100多米。据初步估计,这里盛产包括茶叶在内的药材共130余种,这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传说相符。

唐代陆羽,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饮茶对防治冠心病有效。据统计资料表明,不喝茶者冠心病的发病率为3.1%,偶尔喝茶的降为2.3%,常喝茶的(喝三年以上)只有1.4%。此外,冠心病的加剧,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血栓形成有关。而茶多酚中的儿茶素以及茶多本酚在煎煮过程中不断氧化形成的茶色素,经动物体外实验均提示有显着的抗凝、促进纤溶、抗血栓形成等作用。经》的作者,湖北竟陵(今天门县)人。他所著的《茶经》,茶学者经常提到的还有33种版本存世。在他的家乡,保存有文学泉、陆子井、陆子泉、陆羽亭和陆公祠我们东方人有着上千年的饮茶历史,古人认为喝茶不仅可以提神开窍,修养身心,更有禅宗赵州禅师“吃茶去”的机峰公案,流传后世。现代人研究发现喝茶可以预防癌症、心脏病和糖尿病,帮助减肥,降低胆固醇,而且茶也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这些讨论已经非常多了,今天我们主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喝茶与脑健康的话题,通过科学研究证实,喝茶还可以有效的预防阿尔茨海默氏痴呆、延缓认知衰退,改善抑郁焦虑,提升脑健康和心理健康。今天我们就和大家分享一些研究结果,帮助大家建立更好的饮茶生活方式。,收藏了为纪念茶坛宗师陆羽的“古雁桥”和《古雁桥碑》刻等。

陆羽故居西塔寺及寺内的陆子井遗址已开始修复。当年,陆羽考察茶情,传授茶风,探寻泉水所到之处,仍留有不少古迹。现存的江苏无锡的惠山泉,传为陆羽品题,号称天下第二泉。苏州虎丘的陆羽井,井本文由茶叶常识,茶叶基础知识茶叶相关知识学习网爱喝茶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板蓝根副作用枸杞子副作用本文链接:。文章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有

雷同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站长删除,欢迎读者监督!阅读更多茶叶相关知识请前往湄潭翠芽产地环境页面浏览。口一丈见方,四壁镶石,俗称观音泉,元人顾瑛称其是“雪雯春泉碧”,也是陆羽当年烧水煮茶品茗之处。据资料记载,陆羽与诗僧皎然同居于浙江吴兴杼山妙喜寺,如今杼山还在,苕溪犹存,这一带人民饮茶仍保持陆羽遗风。

饮茶风尚和茶种最早传到朝鲜和日本。6世纪下半世纪,中国佛教开创华严宗、天台宗后,这两个宗派相继传入朝鲜,随着佛教界僧侣的相互往来,茶文化也带到朝鲜半岛。日本开始饮茶最晚是在公元729年,即日本圣天皇于天平元年四月八日,召集僧侣百名在宫廷讲经,次日,又召见赐茶(又称行茶)。至于从中国带回茶籽在日本种植,则是唐代中叶的事了。据历史文献记载,唐德宗贞元年间,日本高僧最澄到中国天台山另外,喝茶对人身体的益处主要决定于茶叶中所含的抗氧化剂例如类黄酮等物质,这些物质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非常大的作用。1杯茶大概含有150~200毫克的类黄酮。(在浙江省天台县境内)国清寺拜道邃禅师为师。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从天台国清寺师满回国时带去茶种,种植于日本近江(即贺滋县),这是中国茶种向外传播的最早记载。如今天台国清寺依然存在,经整修后,更是面目一新。中日两国佛教界人士,为纪念这位文化艺术的交流者,在天台国清寺树碑立传,以效后世。

浙江省余杭县境内的径山寺,是唐宋时代的著名寺院。南宋开禧年间(公元1205~1207年),孝宗皇帝亲自御笔赐额“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宋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日僧南浦昭明来径山寺拜虚堂和尚为师学佛。他回国后,把径山茶宴、斗茶等饮茶习俗一并带回日本,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日本自己以茶论道的茶道。如今,

径山寺虽只存断墙残壁,但御碑“径山兴圣万寿禅寺”以及池、潭、井、泉和峰、岩、谷、石依然存在,径山古刹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是世界最早对茶进行研究并撰写为书的国家。最早见到茶名“荼”字字形的第一部字书《尔雅》,以及最早记述中国种茶、饮茶的公元前1100多年的《华阳国志》,尚存于世。最早出现“茶”字字形的汉代玺印,还可以在《汉印分韵合编》中找到影踪。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先后有33个以上版本问世,在北京图书馆还收藏着明饮茶不但是传统饮食文化,同时,由于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营养素,对于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喝茶也有助防老,具养生保健功能,每天喝三两杯茶可起到防老的作用。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喝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喝茶。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帮助大家避开以上饮用禁忌,更健康饮茶。代弘治十四年前(公元1501年)华珵刻递修本。

此外,在新疆土鲁番地区的唐代墓代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幅《对弈图》,上面画着一个侍女,手捧茶托端着茶。在出土的唐宋其他古墓葬壁画中,也每每可以见到有品茗的图像。唐代官居右相的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卷》,至今尚存于世,内中也有品茗场面。

中国在发掘长沙马王堆西汉墓时,出土了不少简文、帛书等文物,这些物品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了。墓中一幅敬茶仕女帛画,是汉代皇帝贵族烹用茶饮的写实。在随葬清册中,还有关于茶的简文和木牌文。这是至今发现的最早茶叶随葬品。

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塔地宫唐代秘藏的出土,为研究中国茶具历史和饮茶习俗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这批稀世珍宝已在地宫中封存了1100多年。其中,有富丽堂皇、璀璨夺目的金银器茶具;有凝霜澄水、玲珑玉润的琉璃茶具;有失传已久,青中泛白的秘色瓷茶具。

金银器茶具,极少有传世品再说就是个人的体质选择上,也应该选不同气质的茶。肝火旺的人,极易激动和冲动,急躁易怒,适合一些生普来降火。每天4杯普洱还可以让自己容易瘙痒和长痤疮的皮肤得到缓解,而且口干或者口苦等等虚火旺症状逐渐消除。而脾胃虚的人,适合喝熟普,暖胃还不伤胃、驱寒保暖。像是老班章等茶气强的茶,也并非适合所有人。因为普洱茶对身体新陈代谢有加速作用,喝强茶质的普洱茶降血压、降血脂,会导致血糖降低…..在身体虚弱、不适或者肚子饿的时候喝普洱茶,身体反应会非常强烈。所以喝茶的时候要吃一些茶点,来补充糖分。,至于唐代的金银器茶具,此次发现尚属首次,堪为国之瑰宝。这次出土的唐代金银器茶具,多为唐僖宗(公元873~888年)供奉。有供碾茶用的鎏金壶门座茶碾子;有供碾茶后作筛分用的鎏金仙人驾鹤壶门座茶罗子;有供烘团茶用的金银丝结条笼子和鎏金镂空鸿雁球路纹银笼子;有供贮存茶叶用的鎏金银龟盒;有供放盐和其他调料用的摩羯纹蕾钮三足盐台和鎏金人物画银坛子;有供调茶用的鎏金伎乐纹调达子;有供煮茶用的壶门高圈足座银风炉;有供煮茶时夹炭用的系链银火箸,有供取茶用的鎏金飞鸿纹银匙等。它表明中国在唐代时宫廷达官显贵饮茶风气已十分盛行。尽管在这以前,中国已有饮茶的茶具和风俗的记载,但并无实物为证。这次法门寺塔地宫出土的一整套茶具正是唐代饮茶之风盛行的有力物证。

地宫中收藏的素面圈足淡黄色玻璃茶托和茶盏,是地道的中国产品,虽然造型较为原始简朴,装饰也未见笔墨,质料微显湿浊模糊,但它证明:中国的玻璃茶具的制作,在唐代已经起步。

秘色瓷茶具,以往只见文献记载,却不见实物。这次法门寺出土,由唐懿宗(公元859~872年)供奉的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表明中国青代的瓷茶具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以往认为秘色茶具制作可能出现的最早时期在五代,这次的发现把它提早到唐代。这不但揭开了秘色茶具之谜,而且改写了秘色茶具的历史。

上述这些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文物,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是茶和茶文化的发祥地,这对研究茶的起源,以及茶树栽培史、茶叶加工史、

饮茶史、茶文化史等,都有极其重要作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茶文化123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